第661章 牺牲(下)(1 / 3)

加入书签

现在,章国栋的部队分别占据着一条街上的几座民居和街垒与近在咫尺的ri军进行着激烈的步枪对she,在全城枪声稀疏的情况下,只有他们的这处阵地枪声格外密集。

“还有多少子弹?”

章国栋冒着弹雨冲进了一座民居,向据守于此的官兵询问弹药情况。

“不多了,每人还有二十多颗,手雷也只剩下两颗了。”一名负

国栋是安徽人。他所在的部队国防军第垢师中的许多,口。划是来自于安徽,这是从北洋时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而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湘军时代,当年满清八旗兵腐化堕落,绿营兵同样不堪一战,在这种情况之下,满清朝廷不得不将镇压太平天国的希望寄托在地方团练上,而湘军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崛起的。

为了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以及维系部队的指挥系统,湘军创始人曾国藩正式在湘军中确立了“兵为将有”制度,所有的营官均从各自家乡招募士兵,这些士兵与军官都是同乡关系,依靠这层同乡关系,营官指挥部队作战时就能做到如臂使指,这对于维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很有效,但是同时,也使武装部队私人化成为一种制度,为了避免导致军阀势大难制,曾国藩也制订了相应的退出机制,如果某营官阵亡或者退役,则该营官所指挥的原有部队立即遣散,新营官自行从家乡招募新士兵,一切从头开始练。

这种预防军阀势力的做法当然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而且也为会党的军事素质提升做出了一些贡献。考虑到这些缺点,这个退出机制自然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

从湘军开始,晚清的地方部队逐渐带有越来越浓厚的军阀se彩,曾国藩当初为了避免军阀坐大而制订的退出机制也逐渐解体,许多军官在退役之前就已经谋划着将部队的指挥权移交给自己的亲信或者子侄,而一旦军官退役,他所指挥的部队并不会随之解散,这固然可以保持战斗力,但是同时,也使部队的军阀作风ri益严重,这个风气到了北洋新军时期已是无法压制,北洋军官无不在部队之中安插私人,遍置亲信,这也正是袁世凯为什么能够轻易对满清朝廷动“兵谏”的一个重要原因。

袁世凯死后,北洋内部立刻分裂,各级军官无不想趁此机会扩张其在军队中的势力,如果不是北洋zheng fu很快就垮台的话,军阀混战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间题。

即使是在章国栋的尖刀部队里,安徽士兵也过了一百人,多数人都是同乡,就连政宣委派到部队里的那名“文化教员”也是安徽人,而且是章国栋的小老乡。

作为一名连长,章国栋并不关心中枢怎么整顿军事,他只知道,只要自己仗打得好,这职务和军衔就升得快,倒是那位“文化教员”过来之后,章国栋才在这位小老乡的开导下逐渐意识到什么叫做“军人的荣誉军人的天职”他也逐渐明白了“国家”的含义,什么是“民族国家”什么是“现代军队”。

仅仅拥有现代化的武器是不能成为“现代军队”的,一支没有jing神力量的军队最多只是一支雇佣军。网络etn。这个道理,也是那位“文化教员”教给章国栋的,就像他教章国栋读书一样,作为一名文化教员,那位军官是非常称职的,而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他也同样称职,刚才的战斗中,他一直与章国栋并肩作战,直到中弹倒下。

“文化教员”就这么在章国栋的身边阵亡了,这让章国栋非常伤心,他只听清楚了战友的最后一句话,那就是“坚守阵地”。

是的,坚守阵地,这不仅是章国栋的任务,也是所有官兵的任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