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直接影响(下)(1 / 3)

加入书签

赵北多大年纪?二十六,还是二十七?以如此轻的年纪出任“中华第一大党”的领袖。这确实让人有些难以置信,何况,这个联合政党的领袖还要去参加正式大总统的竞选,如果当选的话,他就是民国的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了!

二十多岁的正式大总统”这让那些须发皆白的议员、委员们情何以堪啊。

虽说民国大总统的选举并未规定候选人年龄,可是二十多岁的总统。确实有些夸张。

翻翻世界近代史,如此年轻的共和制国家领袖还真是罕见,尤其是这个位置还是通过选举而来的,也难怪众人都怀疑自己听错了呢。

为了帮助众人确认他们的听力没有出问题,宋教仁又将陶成章的那份政治遗嘱念了一遍。

让几名随员的陪同下。宋教仁双年托着件浅煮洋卜装必…悲愤的走上主席台,将那件浅se洋上装展开提起,展示给礼堂里的制宪毒员和政党代表团的成员。

众人这才看清,那件洋装上沾满鲜血,而且在宋教仁的指点下众人还模模糊糊的看见了两个弹孔,一个在肩部,一个在腰部,不用多解释。众人已猜出了这件洋装的主人是谁。

“诸位,这是本党陶总理遇刺时所穿的上装,斯人已逝,然凶手之歹毒只从这件上装就可看出,陶总理虽逝,然jing神不死!陶总理遇刺之时,宋某就在身边,得以聆听陶总理临终之时的谆谆教诲。陶总理明知自己必无幸存之可能,故口述留下遗嘱两份,一份是留与家眷亲属的。将由宋某亲手转交,另一份则是留给本党同志的,是政治遗嘱。现在,宋某即以代理党务总理之身份,将这份政治遗嘱当众宣读,以正视听。”

栗教仁先缅怀了一下领袖,将那件血衣交给一名随员,然后从口袋里摸出一张便签,展开,将上面的内容向众人大声念了出来。

“陶某伤重不治,自知必死。然本党事务实在放心不下。本党甫立未久,人心尚未聚拢,一旦有变,恐坠入各派纷争之中,耽误国会选举之关键事务。为防万一,现陶某特举荐一人为本党党务总理继任之人选,若其人当选,望本党同志抛弃成见,以新任党魁为唯一领袖,以国家前途为唯一奋斗目标。”

片刻的鸦雀无声,然后礼堂里又是一阵喧嚣,虽然众人都在底下窃窃私语,不过并无一人公开对此发表意见。

光复会出身的人对陶成章的这份政治遗嘱完全赞成,毕竟赵北也是光复会干部,而且又在陶成章出任党魁一事上出力甚多,由他继任党魁,。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人情上,都说得过去。

但是同盟会出身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却对这份陶成章的政治遗嘱非常不满,他们曾以为陶氏一去,自然应由同盟会领袖孙先生继任党务总理一职,就算孙先生不愿接任,那么光复会和同盟会还有不少合适的人选。比如说同盟会的黄兴、宋教仁。以及光复会的章太炎、李赞和,论资历、人望,他们都有资格继任党魁。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年纪足够!

按照传统观点,年纪越大越持重,作为一党领袖,自然应该由年长之人担任,让一个二十多岁的愣头看来领导一帮乌合之众,无论如何看都觉得怪异,哪怕这个愣头青是革命先锋、宪政楷模。

“愣头青”这个比喻赵北当之无愧,至少在部分持重之人看来,赵总司令横挑英国、ri本的举动确实太过莽撞,虽然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现在的中国确实经不起太多折腾,这一次总司令冒险成功了,那么他肯定还会继续冒险。谁又能保证他每一次的赌注都押对了地方呢?

听到这里,礼堂里顿时静得诡异。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想知道陶成章会推举谁接任这个党务总理之职,毕竟,他是为本党事业而死,他举荐的人选在道义上占有制高点,如果参加党魁竞选的话,这个人当选的可能远高于其他候选人。

宋教仁读到这里的时候,也略微停顿了一下,环顾礼堂,然后才将这个继任人选的名字念了出来。

“本党干事长赵振华,自从革命以来,身先士卒,甘为革命前驱,为革命共和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实为同志楷模,宪政先锋。念其功勋卓著,众望所归,陶某特举荐赵振华为党务总理继任人选!”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的望着主席台上的宋教仁,少数人还下意识的摸了摸耳朵。

陶成章举荐赵北继任党务总理?没听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