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1 / 3)

加入书签

当湖南宪友会的议员们在湖南省议院里忙着讨论何去何从时,bei jing的总统府里也正在举行一场会议,主持会议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袁世凯看上去格外的憔悴,眼窝深陷,愁容满面,仿佛苍老了十多岁一般。

与会的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人人正襟危坐,可是那脸上却掩饰不住焦虑与彷徨,而且会议已经举行了好几分钟,可是仍无一人发言。就连袁世凯也坐在桌后发呆,平时说话滔活不绝的“冯狗”冯国障也仿佛变成了一尊石雕,连眼睛都不带眨的。

会议室里呈现出一种奇怪的沉默气氛,只能听见那座钟的滴答声,以及窗外的知了叫声。

突然,会议室那紧闭的橡木门被人从外推开,一名机要员拿着一张电报抄稿匆匆走了进来。

此次南方革命党人借着湘黔事变喊打喊杀,表面看是为启室派。可是实际上真正的目的却是凯觎着总统的宝座,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由于正式大总统的选举采取各省推举“选举委员”、组建“选举委员会”的方式,因此,哪一方控制的省份数量多,哪一方就将在选举委员会里拥有决定权。

这场“讨逆战争”说到底,只怕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湖南、贵州两省立宪派被革命党人一扫而空,这两省的选举委员就不可能对袁世凯有什么好感了。在革命党人看来,袁世凯之所以当上临时大总统,完全是因为赵北的策略。如果没有那封“迥电”的话,袁世凯只怕早就甘心做清廷的忠臣了,哪里会投身革命事业?

所以,革命派一直把袁世凯当成是一个过渡人物,或许,现在这斤,过渡人物已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可以滚蛋了。

这个道理湖南宪友会懂,北方的那位袁大总统也懂,所以,“湘鄂之战。爆发不过短短两天时间,袁世凯已连拍十多封加急电报,以民国zheng fu临时大总统的身份“严令”共和军退回湖北,用法律手段解决湘黔事变,在电报里,袁大总统根本就不承认“讨逆军”的合法xing,也不承认制宪会议前几天强行通过的那行,“讨逆决议案”。

袁世凯下意识的站了起来,不等那机要员走到身边,已伸出手,眉头紧锁着接过那张电报抄稿,匆匆扫了几眼,然后稍微松了口气,佝偻着腰坐了回去,将电报抄稿放在了面前的会议桌上。

“汤济武(汤化龙)已拍电报过来,他已抵达湘yin,正在赶往长沙的路上,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赶上共和军第五师的后卫部队。”

围绕着湘黔事变问题,南北之间的分歧已经发展成了对峙,再加上前段时间在裁军问题上的粗龄。没有人敢保证南方实力派与北洋集团之间不会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而一旦双方真的兵戎相见的话,这场战争的郝模恐怕就不是建国战争可以比的了。

能否体面的解决湘黔事变,关键既不在同盟会、光复会一边,也不在北洋集团一边,而在共和军那边。

真正掌握主与权的是共和军,是总司令,是赵北赵振华,他说“打。”那便打,他说“和。”那便和。不惟南方革命派唯总司令马首是瞻,就连北方的袁大总统也必须跟着总司令的指挥棒转。

袁世凯是身不由己,他现在确实不想打仗,因为他的北洋军实力还不足以保证压服南方实力派,一旦与南方开战,战争很难在短期内结束。而在现在这种列强环伺的国际环境下,稍微走错一步,那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国事危殆,袁世凯最近几天是夜不能寐,食不甘味,除了调遣兵将往南方各省增援之外,就是与幕僚、亲信们商议应对之策,避免与南方实力派过早决裂,以便养jing蓄锐,毕其功于一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