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兀鹫检验莫名战机(2 / 4)

加入书签

在副架的操作下,火控计算机将刚刚收到的目标信息输入了两侧机翼下的反舰导弹的制导系统。此时,僚机上的杨晋杰中校也完成了同样的操作。

为了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两架J15全程超低空飞行,完全依靠“兀鹫”提供的数据攻击目标,不必像以往那样,在发射导弹之前,用火控雷达照射目标。如此一来,在攻击之前,两架J15不会发出任何无线电信号,甚至不用爬高寻找目标。

“制导信息装载完毕,请求发射导弹。”

刘华翔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可以发射导弹。”

随着摁下了发射导弹的控制键,挂架上的爆炸栓引爆,重达一点八吨的二枚重型反舰导弹被抛了出去。刘华翔的反应非常迅速,战机刚刚跃起不到十米,他就压住了机头,重新控制住了飞行高度。

三条宽频卫星通信线路,五条战术数据链,使“兀鹫”能够同时接收三颗军事卫星发来的信息,并且与指挥中心保持通信的的同时,为四架战机提供战术信息。

高分辨率的光学数码照相机与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器赋予了“兀鹫”两只比鹰眼还要锐利百倍的眼睛,使其能在一万八千米的高空看清汽车拍照上的数字,或者用雷达分辨出的坦克的具体型号。空军还计划在“兀鹫”上装备红外与紫外成相仪,使其能够发现在数百千米外的弹道导弹。

怎么发挥“兀鹫”的强大能力,成为了空军与海航的重要战术科目。

今天,他们将同时扮演两个角色。

首先以对海攻击模式,在“兀鹫”的引导下,并且利用“兀鹫”提供的目标信息,用反舰导弹攻击扮演假想敌的平底驳船。然后转为空战模式,扮演空军的防守机,拦截没有“兀鹫”支持的新型战机。

距离地面大概五十米的时候,四枚导弹上的火箭-冲压发动机启动。五秒钟之内,导弹飞行速度突破二马赫,发动机以冲压模式工作。到达青海湖上空,导弹的飞行高度降低到二十米以下。击中目标前十五秒,导弹进入自导阶段。根据早已设定好的攻击模式,导弹将选择跃起俯冲攻击,或者掠海水平攻击。最终,驳船被导弹击毁,就是导弹被驳船上的速射炮击落。

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两架J15已经在昆仑山附近飞行了一千二百千米。

现在,距离目标不到三百千米了。

“刘哥,收到目标数据了。”

“将数据输入导弹制导系统。”刘华翔回头看了眼左后方的僚机,“十五秒钟之后发射导弹。”

“明白,输入火控数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