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七、三个少女(2 / 4)

加入书签

过了一会,树林后面出现了四个身着彝族服装的少女。四个人个头一般高,头上一律包着黑毛巾。上衣短小,两只袖子挂在臂弯处,露着细腻的两只胳膊。下身是黑色半筒裤,衬着一双白袜。每个人从上到下,头是黑的,上衣是黑的,裤子是黑的,鞋子也是黑的。走起路来,身上挂着的各种装饰物叮当做响,配合着歌声一起一落。每个人身后都背着一只竹篓。背带有些下坠,能的出里面装着什么东西。但四个少女却显得很轻松,连唱带跳,身上背的似乎就是舞台上的道具。

四个少女越走越近,渐渐能出了脸形。美丽自不必说,那股大胆、泼辣,几乎让所有村民都发出感叹,“这是谁家的姓啊!”被问的人摇摇头,表示不认识。众人议论了一会,也没弄清这四个少女是从哪来的!

吴江龙盯着四个陌生少女了一会,又听到了村民们说不认识,心里渐渐有了疑问。

这么漂亮的青春少女,生长在巴掌大小的小山村里,大家都不认识。说明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四个人不是附近的。

四个少女走进广场后,不但歌声没有停止,四个人竟然还跳起舞来,让围观的人连连叫好。歌声美,舞姿更美。连那些值勤的战士也有些呆了

他们一下车,从团里跟过来的丁副主任便招呼佟志远过去,一一地把来人借绍给他。什么团长,团副的,一直介绍到前来演出的每个团员。可是,什么张王李赵的名字说了一大堆,佟志远一个都没记住。他只见了一个女兵非常闪眼,便不由自主地多了几眼。本想跟带队的丁副主任去打听,但一想,人家刚到,又不是立马走人,等等再问也行。

这时,听见另外一个女兵喊,“董燕,快。”

那个女兵便朝着喊她的人走过去。

佟志远记住了,噢,原来她叫董燕。

这次,文工团准备在七连住三天。一天慰问,就是要让所有的战士都要到演出。一天放电影,把从内地带来的所有电影片子都要放一遍。说是所有,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不久,中国的电影业早都残了,只有文革保留的一些革命样版戏。像现在的爱情片、故事片屈指可数,外国的进口片就更别提了。文工团前来慰问,实在拿不出新的,过硬的东西。没办法,只好把《地雷战》、〈地道战〉再带上,准备重放几次,走到哪放到哪!过的人觉得烦了,可对于这里的村民来说,这仍然跟神话没什么区别。第三天,要讲一讲军民鱼水情,由军队和地方搞个军民联聊欢。

这一天,天空还算做美,早晨稀稀落落下了一阵小雨,到了上午九点钟时,老天把全部雨具收回。虽然还阴着脸,但也能让地面上的活动正常开展。

这时,在搭建演出节目的墓地前开始有人聚集。前来观的村民们大都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三五成群地站在一起说话。还有人把自家的牛也赶了来,把牛拴在草地上觅食,人却插到一边的人群里说话。也有人带着一些农产品,在广场周围摆成地摊,准备向前来演出的人兜售。整个上来,很有些赶集的味道。

吴江龙换了身便衣,戴着一个不知从何处借来的大斗笠,领着两名和他一样着装的战士,在人群中四处转悠。

忽然,从场外的一条小路上传来了歌声。歌声如清泉般纯净甜美,高亢但不失悠扬,袅袅却又依依,婉转如同夜鸳般地丝丝入腑。

广场上的人都被歌声吸引住,不约而同地掉转头,去寻找声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