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章 爸爸的印象(1 / 3)

加入书签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

从那年开始,爸爸的作息时间变的越来越少。最多的时候,是一天为五家拍摄。最常出现的情况,是为两家拍摄。爸爸每天都忙的不见踪影。

赵亦中每次放学回家,基本很少见到爸爸,因为爸爸正在别人家工作。每天早上也很少见到爸爸,因为爸爸早就到别人家工作了。

有些家庭为了让爸爸去给他们拍摄,竟然不惜把过门时间提前到早上8点。碰到这种情况,爸爸不到4点就起床开始准备,不到5点便已经从家里出发。

那个年代,拍摄录像还没有数码带,用的还是最早的录像带。一台机子几斤重,一扛就是一整天。爸爸的肩膀从那时起便开始承担工作的重担。有一段时间,爸爸平时不工作的时候,肩旁都是一边高一边低。后来,爸爸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纠正过来。

94年,赵亦中上小学一年级。

爸爸开的照相馆也早已开始涉足婚纱摄像。这一年,爸爸在这一行上还获得了地级市的一等奖。一个乡镇的摄影师获得了地级市的一等奖,这件事引起了同行的注意。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陆续有很多外地人前来找爸爸交流学习。

那个年代,婚庆摄像在那个地方算是一个新兴事物。爸爸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摸索找到了一个成功的模式。而那一盘结婚录影带也成了地级市的一个典范。其实,对爸爸来说,他更想从别人那里学到一些新的东西。可这一次得奖,爸爸的录像模式却成了别人的学习方向。爸爸对这件事,既有骄傲也有遗憾。

得奖之后,爸爸的很多同行朋友和亲属都劝爸爸离开乡镇,劝爸爸去市里发展。然而,那个时候,盖房子借的钱还没有还清,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在上学。爸爸几次考虑下,都没有下定决心带着一家人去市里发展。很多年后,爸爸对此也颇为惋惜与后悔。

爸爸打出了名声后,周围乡镇有结婚的,家里条件也不错的,都纷纷来找爸爸拍摄结婚录像。有的时候,爸爸一天就要为三家同时拍摄。为了保证质量,爸爸其实是不愿意这么做的。可架不住喜主的再三要求。

刚开始的时候,爸爸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拒绝了后来者,可人家喜主以为爸爸是嫌钱少。这些人家便开始主动加价,有些家里开着厂子的喜主,更是放言,只要爸爸辞了前一家,不管出多少,他们都会请爸爸去。甚至,有些颇有实力的家庭,主动跑到前一个喜主家劝说。

可爸爸不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为了能照顾大家的感情,爸爸最终决定同时拍摄。农村婚嫁迎娶,讲究吉时,会找专门的风水师傅算命。不过,那个时候的人已经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改革开放到了那个时候,已经十几年了。那些家里颇为富裕的,尤其是开着厂子当老板的,渐渐的也就对结婚的那种吉时观念淡了许多。爸爸为了拍摄效果,为了责任,为了口碑,为了不辜负喜主出的钱,他不得不希望同一天的其他喜主在过门时间上错开。

这人真的很奇怪。有些时候为了一件事,他会一犟到底。但有时,却又会自行改变。

这些同一天找爸爸拍摄录像的喜主,就非常默契的错开了过门时间。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爸爸能够为他们拍出一个好的录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