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下公敌宁远伯(3 / 4)

加入书签

为了节省补给压力给大明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财政缓解一下压力,守汉更是在回复当中建议由南粤军派出工匠、技师到大明的军工生产部门来监督火药、甲胄、兵器的制造。从南中调来一些制造火药、兵器甲胄的工匠和管理人员,跟大明的工匠一起制造上述军器。同时,被服厂也会派出一些人来帮助组织大明的军服生产。

这还了得?!这不是从兵部的大人和管理仓库的太监们嘴里抢食吗?你南中的兵器甲胄质地之优,价格之廉。可是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如果你派人来监督、帮助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消耗,那么我们吃什么去?

须知,徐光启相国亲自监督制造的精品鲁密铳,号称最狠最毒的,每一支造价可是达到了一百五十两一支。而与鲁密铳相比,同样是具有奥斯曼血统的赞巴拉枪。实际上就是明代鲁密铳的升级版,经过本土化改造而成的抬枪,平击也就是最大射程可以到四百余步,有准头,也就是有效射程也达到了二百余步(这些数字在雍正九年川陕总督给雍正的奏折里,乾隆五十一年和珅给乾隆的奏折里都有,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找找看。),而同样的燧发铳在著名大贪官和珅的督造之下,每支用叶铁十五斤。工料饭食银一两三钱六分六厘。而上面说得最大射程四百余步的抬枪,最贵的造价也不过六两,最低也要二两八钱。

(你个著名大贪官,做事如此悖逆,你这个价钱让著名大科学家和明朝的诸多大清官怎么面对观众?为什么不和你的主子报价一百五十两?!嗯?!)

守汉的这篇答复文字之中最为得罪人的就是指出了流寇兴起的原因,其根源就是土地兼并,然后官绅不纳粮,导致民众负担过重。而朝廷钱粮来源却是随着天灾的蔓延扩散。流民的四处求生而越加缩减。所以,如欲彻底平定流寇还海内以平静。手段其实很简单。只要一道圣旨明发天下,宣布官绅一体纳粮缴税。然后想法让这道圣旨令以李自成闯营、罗汝才曹营、张献忠西营为主的农民军知晓,不用半年,所谓被李自成等人裹挟而来的百万流民便是散归故里。徒党星散的李自成等人自己就会投降。

原本以为宁远伯和读书人笔下口中的万历皇爷一样,都要采用王安石的法子来盘剥咱们小民。但是却不想是给咱们送钱来的!“不用再交那么多钱粮,不就是给咱们送钱来?”

有的人在乡间庙会上听得说书先生唱读了报纸后,更在心里暗自盘算,若是当真行了宁远伯爷的法度。当真要立刻办两件事,一是在天地君亲师牌位旁边给宁远伯立一个长生牌位。二一个便是去何举人家把投献的土地讨要回来!

虽然守汉这份文书犹如一记闷棍打得整个朝廷体系头晕眼花,但是稍稍清醒过来之后,虽然所有人都头疼不已,但是根据各自所属的集团,不同的利益诉求,开始在这份题奏当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部分条款。

比如说。以王承恩、王德化为首的太监们,就十分热切的赞赏宁远伯提出的编练新军由皇帝直接统辖的方略。在这部分方略当中,守汉更是提出来了,愿意报效这支三万人规模的新军训练所需的全部物资和费用,并派遣人员协助朝廷来进行编练招募。待击败了辽东反贼。所有物资、训练好的军队都上呈皇帝指挥调度。当然,所谓的归属皇帝指挥调动,也就是交给御马监的太监们统领指挥调动。

这样一来,朝中阉党们的话语权便大了许多。

但是,这段文字毫无疑问的被朝中文武大员、勋贵、太监、甚至崇祯本人忽略不见了。开玩笑,一体当差纳粮?朝廷的体面与尊严何在?难道要我等(朕)与你李守汉一样。把自己家里的银钱弄去缴税不成?

斗转星移,很多年以后,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学家们点评这段历史时这样写道:“在三分抗敌,七分发展的原则方针之下,受南粤军实力的急剧扩张所鼓舞。李守汉当时的野心已经极度膨胀,妄图一举不战而控制明朝的军事政治甚至经济,只不过他这份野心还欠缺阴险,居然丝毫不加掩饰,直接**裸的向崇祯提出要求。”

(哪里像给我们发工资、支付稿酬,帮助推广宣传的基金会那样,将白雪公主她后妈的苹果变成了数码产品?)

对于此事,众正盈朝的东林党们自然不会允许他发生,各地的将领们也不会同意。练新军他们是愿意的,但是如果不把物资、军饷调度使用,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们,他们如何能够同意?于是,朝中有大臣阴森森的说了一句,“陛下,就不担心给子孙留下一支神策军吗?”

这话一出,顿时让阉党们噤若寒蝉。神策军,那是什么队伍?那可是晚唐时为太监们所掌握的禁军武装。几位李唐天子都是太监依仗神策军的武力拥立的。

不过,朝中的大佬们也是号准了皇上崇祯的脉搏,知道这位天子的好恶,倘若不令他达成练属于自己嫡系武力的目的,只怕朝中又要掀起政潮。

于是乎,一个折中的捣糨糊方案在各方的妥协之下率先通过。于京畿、山东地区招募一万新兵,归属于御马监统辖,请宁远伯提供粮饷军器派出人员组织训练。待神机营、三千营各部自山东归还建制后,与上述部队混合编成。

这件事算是皆大欢喜的通过了廷议。太监们掌握了一支武装,大臣们控制了新军的规模,同时让宁远伯又一次的出了些血。不过,接下来的事情便是让太监们和兵部的大人们恼火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