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晋商!双重带路党!(3 / 5)

加入书签

“属下等谨记主公教诲。”

“好了,开饭!”

丰丰盛盛的用过了一顿让王安等人暗自垂泪的午饭,陈国熹施施然的带着几个助手到了大明湖畔黄云发的一处宅院当中。

“黄大掌柜,果然是好手段,好算计。两个女人便让我家主公那般英雄了得的人物进退不得,欲罢不能。只得心不甘情不愿的束手就范。”

见了黄云发的面,陈国熹冷笑两声,**的丢给黄云发夹枪带棒的几句话。

银两流通中的两大主要问题是银两的成色和重量。明清官方所发银两——“纹银”,虽有“足银”之称,成色被定为十成,其实达不到十成纯银,含银量只有九成。而各地商民所行使的银两成色不同,成色不一,形状各异,因而也就名目繁多,如有江南,浙江的元丝,湖广,江西等地的盐撒;四川的土槽,柳槽,茴香;山西的西槽,水丝,陕甘地区的元槽;云贵的石槽,茶花,广西的北流等,总共不下几种。虽然各地银锭成色不一,名目各异,但在交易时都需按照官府规定的十成足纹为标准折算其纯银重量。清代,银两的称量标准为“平”,它是指天平称量时某一单位(一般是指两)砝码的重量标准,所以也称“平砝”。全国所用之“平”有几种之多,主要的有库平,漕平,关平,市平四种,库平是康熙年间制定的,是政府征收赋税和出纳银两的所用重要标准。中央的库平与各地政府的库平不尽相同。其中广东库平最大,宁波最小。

而且当时假银多,什么药水煮铜锡铅、凿孔注入铜铅、将铜铅铸成锭然后外包白银的比比皆是防不胜防,稍微一个不小心立马就着道了。(关于假银的事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冯梦龙先生的言二拍,还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里面都有描写。如果不是要防范假银,同时汇兑零散银,那些大商家也就不会备上夹剪用来检验、切割银。小说里和影视作里一锭元宝支付一顿酒饭账的事情,基本上是扯淡。)

“你们看。将银元和咱们自己的通宝与黄云发汇兑之事。应该控制在一个何等规模上?”守汉思忖了片刻,开口向众人相询。

这无疑是将讨论的问题控制在了技术层面,我决定要和晋商展开合作,你们给我拿个主意。看看控制在什么规模级别上。

陈国熹这班人哪个不是人堆里滚出来的人精?当下便明白了主公的意思。

“彼此彼此。大家做生意,总是要有些手段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比如说陈先生您,能够在万流贼当中往来自如,被各处流贼待为上宾,这点本事,便是黄某要上数十年的。”

听了黄云发不动声色的揭了自己的老底,拆穿了陈国熹与目下围困开封的李自成、罗汝才所部农民军之间的关系,陈国熹倒也不觉得意外,晋商与陕西农民军之间,也是往来密切,以秦晋两省大同乡的关系互相暗地里交通消息,也是公开的秘密。不见自从高迎祥之后,有哪个大股的农民军队伍是从山西进出中原流窜各地的?不都是走的别的径?你也可以说是宣大军马守御有功,但是,真的是纯粹的军事原因吗?

“大掌柜的如此一来,以后各地官家怕是火耗收的更多,中原姓的日,更加的不好过了啊!”陈国熹换了一份口吻,语调有所缓和,话语中满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样也好!反正咱们的银元和通宝如果都在南中一处使用。未免有些浪费。还得想法避免钱多物价腾贵,头疼给农户工人各种补贴,倒不如将银元向内地转移!”

几个在山东河南登莱一带做生意的隆盛行掌柜和执事们心中暗自盘算。

“主公。以属下愚见,便以第一笔交易与黄家商号兑换万银元和相当万银元的通宝如何?之后每年或是按照约定的期限逐年增加便是?”

陈国熹稍加思,提出了一个方案。

“这些,本伯便不管了。尔等都是精于此道,切记,莫要伤了我南中的根本,莫要损害了内地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