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小推车改了匠人制度(3 / 4)

加入书签

如今看来,还是应了顾正臣那一句话,人是要吃饭的,只有吃饱饭,才能当顺民。

仔细想想,咱当初要是吃得饱饭,怎么可能去投奔红巾军,说不得还会站在土坡上咒骂红巾军。

顾正臣用匠人做工售卖的方式,改善

匠人百姓的生活,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借用下,缓解下金陵匠人、凤阳匠人的不满情绪?

朱元璋走向推车,缓缓推动。

骆韶不敢擦冷汗,低着头解释:“县尊召集了一批匠人,打算利用匠人冬日赋闲时间,打造这些推车售卖。县尊说,这天底

下父母都是爱护孩子的,舍得为孩子花钱,这婴孩推车端的是轻松,行走便利,省心省力,愿买者定不在少数。”

“匠人可以用这些推车售卖所得钱粮,缴纳两税,可以为家里添些米面,积些存余。冬日做工,既不耽误春秋耕作,又不影响百姓生计,还能平添一份收入。不少人盼着这推车能顺利售卖,年底时,可以为父母添福添寿,为子女添件新衣……”

朱元璋听闻,陷入沉思。

骆韶虽然讲的是句容匠人做工的事,但深受触动的朱元璋思考的却是大明匠人制度之事。

没错啊,句容匠人都可以打造这些物件卖钱养家,为何金陵、凤阳的匠人不可以?

大明匠人制度承袭元朝,将民间一部分匠人集中起来至官府做匠人,称之为“系官人匠”,他们人身不自由,劳动无所得,子孙世袭。

现在的金陵,凤阳,都有这样的匠人。

府州县都编有匠人名册,一旦朝廷需要,随时可以依册索人。

这些匠人生活确实很苦,朝廷虽然每个月发给米、盐,但朝廷所给仅仅只够其个人所需,若有人克扣,从中过一手或过几手,他们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凤阳的匠人闹事不是一次两次了,被杀掉的匠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