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 18 章(2 / 5)

加入书签

如此十岁以下的孩子读书启蒙,学三百千一类的书,学完有考核,考得好的就继续学,若是显见走不了读书科举这条路的,也可以谋其他差事。

到底认得几个字又比完全不认识字的更容易找到好差事。

又说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可以不必用纸笔,而是用木棍在一个大木盘里装了沙子写,等把字大体认清楚了,再开始学用笔,如此纸笔的消耗就大量减少了。

原以为处理完这件事情算是安稳了,却没想到没消停几天,卢克思又说有地痞流氓的来闹事。

济养院里提供住所吃穿,虽然有严格的审核,一些好吃懒做的人进不来,但原本没什么名气倒也罢了,如今济养院上下也有几十口人,名声逐渐大了,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个能提供吃喝的地方,普通百姓倒也只是听听,可平日里就游手好闲的一些地痞懒汉就上门来闹了。

陈景书年纪小,经历的风雨自然没有那些年长的人多,且他学制艺已经占据了大量的精力,不比那些学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家硬靠着年岁的积累也要比陈景书多几分见识。

王撰最后总结道:“你年纪小,写制艺倒也罢了,写策论难免显出弱气来,这时候也不要紧张,童试的策论是不指望考生能针对问题写出什么太好的见解来的,因此只要大体道理不错也就够了。”

陈景书道:“但不功不过也就没什么成绩呀。”

王撰道:“我在翰林院多年,每天做的就是写诏书政令,这里头有些技巧和章程,你得学,到时候只要主考官看的舒服流畅,见你格局漂亮,内容只要中规中矩,就足够有个好成绩了。”

做官的写策论和没做过官的写策论,写出来一定是两种不同的感觉,而负责童试的考官哪个不是有官职在身的呢?

毕竟能白花钱供养几十口人,可见这济养院里肯定是很有钱的。

陈景书原本想的简单,觉得找几个官差衙役来抓人就好了,却没想到这些地痞们整日在街上混的,对里头的事情最清楚不过,大事不犯,一些小事不过进去教训几句又出来了,既不至于打板子更不至于杀头,找再多的衙役官差来也没用。

陈景书也知道这些衙役官差们会来,多数也是看着陈家的面子糊弄一下罢了,若是普通百姓拿这点小事去说,他们根本不会动。

除了策论,各种考场上的门道王撰也开始详细给陈景书说起来,又说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处理,免得因一些小事而影响考试。

不听不知道,听了才明白仅仅是这些小事情里也藏着门道,若是不小心犯了忌讳,被取消考试资格也是有可能的。

结果没几天卢克思那里说济养院的人口又增加了一些,虽然书籍纸笔都是陈景书让自家作坊做的,只需要给个成本价就好,但读书的人多了消耗也多呀。

虽然给一般小孩子读书自然是用不上梅花纸之类,普通的纸张就够用,但这年头纸张笔墨本就不是廉价的东西,卢克思觉得陈景书那想要教所有人读书认字的想法不太靠谱。

陈景书想了想觉得也是,在和卢克思商量之后决定十岁以下的孩子才开始学字,往上的就先紧着学几年手艺,毕竟读书不是一日两日的功夫,别说是这些孤儿,就算是家里有几亩田地的读书压力也很大,何况读书能出头的也是少数,对于多数人来说,学一门手艺才是最实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