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布局 科技天才(一)(2 / 3)

加入书签

宋哲武认为,巴玉藻等人虽然热情高涨,可是他们把力量分得有些过散,不利于重点突破,尽快拿出高水平的飞机。

虽然新型侦察机和强击机的研制进展很快,可是因为力量不足,其它几个机种的研制就不是很乐观了。

宋哲武在和巴玉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等人商议后,这几人也认识到他们有些急于求成了,没有充分考虑到航空研究院的实际能力。最后决定,先研制战斗机、强击机和侦察机,待这三个机种研制成功后,再开展难度更大一些的运输机和轰炸机等机种的研发。

宋哲武对战斗机、强击机和侦察机这三个机种的研制要求是:高、快、灵、远、强。

具体说就是它们不仅要飞得高、飞得快、飞得远,还要更灵活和更坚固,这“五字真言”足以作为今后五十年内飞机发展的指导原则。

他深知,虽然有他这个穿越者的指导引领,可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国防工业生产能力的形成,还是要靠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的。

当然,宋哲武也绝不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发展他的科研力量和科学技术的,不很好地利用他前世掌握的科学知识和他所知道的各学科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一巨大优势,那才是傻子呢。

宋哲武在发展他的科研力量和工业建设中,采取的是积蓄力量、培养人才、正确推进、重点引导、小步快跑的方针。

现在,他的科研力量虽然同西方国家相比仍然还是十分弱小,可是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要加快他的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提高培养人才的速度,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一批重点项目研究为目标,在研究发展中使他的科研力量不断壮大,甚至还可能实现科研能力的小幅跳跃式发展。

这一做法,在宋哲武前世的记忆里,可是很成功的。

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开展登月计划,八十年代开展的“星球大战计划“的研究,都极大地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发展,使美国的技术水平一直把世界各国落在后面。

宋哲武就是想要通过研发一批自己急需的重点尖端的项目,来带动他的科研力量加速发展。

虽然量变最终会导致质变,可是一定程度和范围的质变也反过来会催生量变出现快速增长。宋哲武相信,通过这样的科研项目,一定会让他的科研队伍快速的成长起来。

而各个学科最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最先进的科研项目,只有宋哲武是最清楚的,这些高精尖的科研项目是必须要宋哲武去启发和下达的。如果还要这些专家学者们自己去逐渐摸索,那可是要耽误许多时间的,而且也绝对是浪费了宋哲武穿越的经历。

巴玉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等人干劲很高,以他们从马尾带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为骨干组成的航空研究院,已经按照计划同时开展了战斗机、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和运输机的研制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