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碎叶川之战(三)(2 / 4)

加入书签

看到硕未贴平冲了过来,医护兵扬起横刀,不慌不忙地与他对战起来,而且还利用横刀的刀长锋利压制住了硕未贴平的气势。

硕未贴平看一时占不到便宜,便改变了策略,刀刀直指医护兵背着的医护包,可能也是上面的葫芦标识吸引住他了。

医护兵暗自叹了一声,这小子还挺识货的。自己身上最值钱和最宝贝的就是这个医护包了。里面有硫磺粉、北府秘制止血粉、行军丸等药品和纱布绷带、合金铜制作的止血夹等工具器械。硫磺粉是用硫磺研磨成粉,专门用于伤口消毒;北府秘制止血粉是长安制药厂收集了各地民间药方,多次试验才研制出来的,里面有穿山甲壳、仙鹤草、三七等药材干制成粉,止血化瘀最是有效,不知救了多少受伤的军士;行军丸是根据曾华提供的藿香正气水、人丹等药方配置而成,专治寒暑交替,水土不服,有清热开窍和辟秽、解毒、安神奇效。纱布绷带不用说了,用银、铜、锡等合金制作的止血夹装在一个铁皮盒子里,专门用来夹止血管之用,算得上是曾华开创的“新外科”发明之一吧。

所以说这个医护包是医护兵吃饭的家伙,也是他的命根子,怎么能让硕未贴平抢了去,于是手里的横刀舞得更欢,让硕未贴平近身不得,几乎要暴走了。而旁边的北府军士很快也回过神来,拍马过来了两个,支援医护兵。

硕未贴平在医护兵转身的时候,好容易找个机会,把医护包划了一刀。医护包是用北府帆布制作的,上面浸透了桐油,虽然能防水,但是却挡不住刀刃。医护包应声破了一个小口子,而一个瓷瓶则轻轻地掉落下来,在地上翻滚了一下便停在了一窝草边。

但是联军在撤退之前,必须对周围的北府军进行一次侦查,核实军情后再决定撤军的路线。听到这个消息,硕未贴平毫不犹豫地睁着一双血红的眼睛报了名。祈支屋和温机须者对视了一眼,知道自己这个好兄弟是急红了眼,准备在侦查中找到最后一次机会。他们没有犹豫什么,便默默地站在硕未贴平的身后,很快其余十几名骑兵也报名了,把这支侦查队的人数凑足了。

老天爷可能真的怜悯可怜的硕未贴平,冥冥中给了他最后一次机会。很快,硕未贴平这一支联军侦查队非常偶然地遇上了一支北府军小队人马,一支北府军收容伤员的巡逻队,里面有两名医护兵。

医护兵是北府军的特色,自从曾华建军以来,做为一位穿越族,自然会重视医护体制。但是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问题,这一个体制却只能是配置几名“郎中大夫”,看看“感冒之类”的,完全无法做为一个正式配置来执行。在经过十余年的治理和聚拢,曾华属下终于有了一批医护人才,而且每一个士官学校都有医护科,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当代医护经验”。

在兴宁大改制中,曾华正式确定了北府军医护制度。每一哨配一名医护兵,待遇军衔为二等或一等骁勇士官,每一队以上再设一名军医官一名,为队正配属军官,直属军务司,属下再直接领有一名医护兵为副手。每一营的营军医官还负责一个医护行所,负责较大的“外科手术”和提供伤员一般的养伤复原场所。并从士官学校中分出同等级的医护学校,专门培养医护兵,然后再逐级提拔医护兵,送军医大学培养深造成军医官。

北府军的医护兵除了和士官一样配甲和横刀外,还配了一个“医护包”,里面装满了药品器械。他们除了右肩上有一个葫芦肩章外,配甲外面还披了一件白色的坎褂,前后两面绣着一个黑色的葫芦做为显目标识。

硕未贴平早就看在眼里,立即一转马头,伸手去取仙药。就在他的手碰到了药瓶时,旁边的一名北府军士赶了过来,挥手就是一刀,劈在这个抢药不要命的康居人的背上,顿时砍出一条深深的刀口。

硕未贴平看到葫芦标识,立即像饿狼一样扑向被认定为葫芦娃的医护兵。祈支屋等人慌忙跟在后面,掩护着硕未贴平。

北府巡逻兵看到硕未贴平疯了一样向医护兵冲去,心里不由大愤,这些康居人真的是胆大如天,居然敢去打医护兵的主意。要知道,在北府军中,除了随军教士最受人尊重外,接下来的就是医护兵了。看到康居联军话也不说直奔医护兵,怎么不让北府军士们气愤呢?于是挥动钢刀,催动坐骑迎了上去。

一时间,人叫马嘶,刀斧相撞,杀声震天。两队人马人数相等,也都是牧民出身,单兵素质差不多,这时拼得就是士气和兵器的质量了。西州府兵虽然没有关陇府兵精锐,没有河朔府兵骁勇,但是也是严格按照北府军制组建起来的,北府标制的兵器铠甲一样不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府的工业能力已经让世人无法想象了。而且按照北府军的优良传统,军纪和荣誉感保证了西州府兵拥有高昂的士气和斗志。

两相一比,康居联军很快就占据了下风了,要不是祈支屋等人表现英勇,鼓舞着其他正在苦苦支撑的同伴,这支二十余人的联军侦查队说不定早就垮了。

而硕未贴平却是更加神勇,避开了两名北府军士的阻挡,直奔其中一位医护兵,看架势要一口吞了这位医护兵。不过北府的医护兵除了会治伤救人外,也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骑射对杀也不在话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