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冀州风云(二)(2 / 4)

加入书签

慕容云逗弄着自己儿女的时候含笑答道:“我的父兄是英雄,我的夫君也是英雄,他们对我都很好,现在连儿女都有了,我还有什么遗憾呢?”

当时范敏呆呆地看着这位大将军府最美的女人,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范敏看着慕容云那美艳绝伦的面庞,心中不由地涌起一阵嫉妒。嫉妒她的美貌,嫉妒她的自足,还是嫉妒她的荣辱不惊,范敏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范敏明白自己夫君对慕容云的喜欢和敬重并不是以貌取人,也许内府里最聪明的人就是这位最漂亮的乐陵郡主。

不知道曾华是故意装糊涂,还是别用用心,曾华对他所有的女人都是一视同仁,对他的子女也是一碗水端平。就是这次大将军府连临喜事,曾华也只是在书信中为三个子女取好名字,细细叮嘱桂阳长公主和慕容云要养好身体,注意照顾好他的三个子女,其他什么表示也没有,哪怕一点暗示也没有,让很多人甚是失望。

不过范敏心里有数,虽然曾华表面上不偏不歧,但是最爱的还是她,至少这位素爱拉二胡的大将军没有在范敏以外的女人跟前拉《凤求凰》。

和范敏一样,曾华后来娶得妻妾都带有某种政治目的。桂阳长公主是江左朝廷笼络的手段,乐陵郡主是燕国臣服的人质,吐谷浑真秀、斛律宓、窦淩、乌洛兰韵都是西羌、漠北降服归顺的表示,许氏有长水系的背景,俞氏的娘家是荆襄世家,就是范敏自己由于父兄的关系,跟教会和益梁两州的人比较亲近。小小的内府就代表了整个北府和天下错综复杂的关系。

范敏知道,曾华创建的北府已经显示出问鼎天下的趋势,众多的属下也开始梦想着成为云台阁中人,众人越来越关心曾华的那几个子女。在这个时代,疾病和战争很容易让人骤然去世,一旦曾华发生不幸,北府这份大业由谁来承担?虽然现在曾华正当春秋盛年,谁也不敢明言提出这个问题,但是又有谁敢保证不在暗地里去想呢?

在升平元年年底,桂阳长公主和乐陵公主都有了生育,让整个大将军府忙乱了好一阵子,做为正妻和内府的主事人,范敏也很是忙得手忙脚乱,但是让她更加心乱的是北府诸臣对桂阳长公主生子的热情。

北府上下或多或少都默认了曾华将要取代晋室成为天下主宰的将来,但是他们也或多或少的对晋室充满了感情。毕竟晋室南渡以来一直都在躬身亲为,力图北伐,没有什么失德,一下子把它取代了,大家多少还有些愧疚。

所以当桂阳长公主在去年年底诞下曾纬后,众臣无不奔走相庆,那种欣喜之意都表现在脸上了。范敏知道他们的意思,要是曾氏真的取代司马氏成为天下之主,那么这大业最后由桂阳长公主所生的儿子继承,这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众人的“负罪感”也少了不少,毕竟桂阳长公主那一脉也流着司马家的血不是。

正当范敏坐在那里胡思乱想着,侍女走了回来,将书信呈回给了范敏,并禀告道:“回吴郡夫人,诸位夫人已经传阅过大将军的书信,并让奴婢带话给夫人,她们都知道大将军现在安然无恙,也放心多了。”

范敏摸了摸这封书信,突然问道:“还有谁没有看过大将军的书信?”

这一拨人以荆襄、长水系为主,而且在中层官员影响不小,在众多百姓中也有市场,毕竟晋室这家老字号对于他们来说影响深远。加上桂阳长公主是平妻身份,差不多可以和正妻范敏平起平坐,为人又娴雅淑德,在北府上下声望也不低。

但是对江北系的官员来说,他们更希望范敏所出的儿子能够继承曾华的大业。在他们的眼里,既然要取代晋室,就要跟它离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任何的瓜葛,要不然很容易死灰复燃。自从晋室南渡以后,他们对晋室的感情早就在战乱**中消失得差不多了。而对于曾华发展中期崛起的益梁系来说,他们当然更偏向青城山出身的范敏。更有一部分长水系官员也更敬重范敏,因为在他们眼里,范敏是和曾华一起从梁州偏末之地发奋崛起的,算得上是糟糠之妻,其余的什么桂阳长公主、乐陵郡主都是来摘桃子。

所以当桂阳长公主生子之后,大将军府人来人往,都是家眷命妇赶来“慰问”,实际上都是各路人马来踩点的,一时北府的目光都围着桂阳长公主和曾纬打转,其热闹程度都快赶上曾华嫡长子曾旻出生时候了。

在这期间,乐陵郡主悄悄地生下一对双胞胎,男的叫曾穆,女的叫曾蓉,不过没有人把多余的注意力投射过来,除了交口赞赏这对双胞胎长得粉雕玉琢外,没有更多的声音给予慕容云和她的儿女。大家都明白,无论是从慕容云的出身还是地位,她的子女继承大业的可能性是最低的,毕竟大家都知道慕容燕现在是北府最大的假想敌。

只有范敏忙前忙后,悉心照顾慕容云母子三人,而慕容云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对这些得失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每天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一对儿女,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有点不可思议的范敏终于忍不住偷偷询问慕容云,她为什么总是这么容易满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