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远方的客人(上)(2 / 4)

加入书签

“是啊。当年我还在厢军里当屯长,这条胳膊还没有残。”荀羡闻言看去,发现驿丞的右臂果然有些不便利,难怪刚才一直觉得怪怪的,原来是这驿丞老用左手,很少用右手。

“这户人家当年也是一起归顺了我北府,但是这老东西却还思念赵主恩情,跟襄国和洛阳勾三搭四的。阴谋造反。这些家伙,放个屁三衙门的人都知道他是鸡蛋屁还是鸭蛋屁。我奉命从杜城直奔过来,将其一窝给端了,搜出一大堆的破刀烂枪,居然还有一块银印。上面刻着大周雍州刺史。他娘的,这是老子听说的第二块大周雍州刺史印,真不值钱。”驿丞话一多立即就露出他地本性来,粗话连连。

而旁边的荀羡却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还听出了许多东西来。他心里不由地咯噔一下,等驿丞说完后装作不经意地问道:“老兄,那这三衙门是什么官署,居然这么厉害?”

“三衙门?我有说吗?好像我没有说过!”驿丞听了荀羡的问话,眼珠子一转立即答道。

荀羡的随从顿时气得不轻,刚准备出来诘问几句时被荀羡一伸手给拦住了。

但这还是难不住一心想发财地名士官员们,有聪明的使节突然发现他们可以利用职务的便利进行一项一本万利的活动-“走私”!北府虽然不待见这些使节,但是好歹还给足了他们面子,一路上除了校勘证件后不会搜查他们地车马和行李。于是这些使节就利用这一便利。多带车马行李。去的时候轻轻松松,回来的时候负重累累。这些北府的抢手货运到江左就翻了几番。又不用缴高额的“出口税”,利润就不是一般的高。

但是跑多了北府就有了发觉。逃税在北府是很重的罪,本来北府的赋税相比之下就轻,你还要逃税那真地没天理了。于是曾华下令,无论什么使节,出关一律细细检查,发现货物统统补出口税。但是曾华不知出于什么用意,居然给了使节一个优惠,只用交三分之二的“出口税”就行了,这样算下来使节还是占一截便宜,利润依然很高,于是纷纷和江左的商人联手,一个用使节的名义从北府进货,一个在江左销售,赚得不亦乐乎。前往长安的使节也越来越多,而传诏办正事也越发地成了他们的副业了。

但是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关陇的商人,他们享有减免“出口税”和某些货物“退税”地优惠,这些政策就是那些使节也没有办法比地。但是还好了,北府商人的市场和目光还必须注视着中原、漠南、漠北、凉州和西域。加上江左这么大市场他们也不可能占据多少,于是使节地“正业”就越发的兴旺。

驿丞把意思一说,荀羡立即就听明白了,不由地觉得有点脸红,想不到朝廷的使节还干这种事,难怪北府上下对朝廷使节没有什么好感。

驿丞继续说道:“其实我对荀大人有好感是因为你随从不多,更没有什么车马,一看就知道是来北府办正事的使节。”

驿丞看在眼里,不由地拍了拍荀羡的肩膀说道:“荀大人。我是越看越和你对上味了,冒昧地告诉你一句。”说到这里,驿丞的声音变低了,“你在别处不要问三衙门的事,没有人会告诉你的,也不敢告诉你地。要是你到了长安见了北府的官员就可以问了,他能告诉你就一定会告诉你,比你瞎问要强。”

荀羡听到这里,除了苦笑就无话可说。

随着驿丞走进蓝田驿,荀羡发现里面比外面看上去还要大,估摸着有数百间房间。从表面看上去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走来走去的除了各色客人之外就是伙计模样的人,一片热闹非凡的样子。

看着驿丞给自己指着屋子谈东说西,听上去是非常熟悉这里,荀羡不由开口问道:“看来你对这里很熟,而且听你讲过这驿站的来历,莫非你和这里有什么渊源?”

驿丞听了不由大笑起来:“荀大人真是高人,一猜就中。当年就是我把这户主人从被窝里给揪出来的,然后一家四十六口是我带着我那屯弟兄给送上路地。”

“如此说来你真是和这房子渊源不浅啊!”荀羡不由感叹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