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武都 1(2 / 4)

加入书签

寒风吹来,曾华觉得自己光溜溜的上身有十分凉意,不由挥动两下手臂,脚跳动两下。突然听到一阵轻轻的笑声传来。闻声转过头去一看,发现三百陌刀手边脱外衣皮甲,边偷偷地看着自己笑。

曾华不由乐了,笑骂着道:“没见过光膀子的镇北将军和梁州刺史吗?”

众陌刀手闻言不由轻声哄笑,气氛顿时轻松无比。

曾华举着包裹,第一个走进西汉水。脚刚一踩到水,一股凉意迅速从脚底传到心里。曾华一咬牙,干脆快走几步,江水迅速地淹到了他的胸口偏下处。他娘的,还真是到胸口处,估计魏兴国真的叫了一个跟自己高度差不了多少的高个子趟了一遍测出来的,看来这个魏兴国看上去五大三粗的,其实心还是很细的。

曾华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意迅速地包围了自己,让他不由自主地有点哆嗦起来。曾华咬着牙,竭力地抵抗着那股象刺骨钢针的寒冷。

“那里就是仇池山吗?”曾华指着东南方向的那座雄伟连绵高山问道。

“是的,大人!那就是仇池山。此山四面陡绝,形如覆壶,高三千尺(相对差高八百米),路若羊肠,上山蟠道,有二十四隘、三十六盘,共二十里。山上方圆十几里,泉水丰富,有平地百顷,良田数千亩,故名“百顷山”,并可煮土成盐。可屯万余人而自给自足。”姜楠详细地答道。

曾华等人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仇池山上游二十余里左右,正对着它的西北角,西汉水西岸。在经过四天的昼休夜行的急行军,梁州军避开了几处氐人聚集区,从西边绕到了仇池山的对岸。但是仇池山对面有军事据点,把守着一座过江的浮桥。

曾华等人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就再远远地绕到西汉水上游去,因为听姜楠说那里的江水比较浅,已经比较容易渡过,他前年就是从那里和几个奴隶偷渡过江的。

看着远远的仇池山,曾华沉默许久,最后才问道:“姜楠,你真的确定那条小道不会被仇池军封锁把守?”

曾华的爷爷是位“革命军人”,他为了让自己的后代也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在他儿子、孙子们五、六岁开始,就开始对他们进行“革命军人”的训练,冬天洗冷水澡或者去伊犁河冬泳是其中一个项目。

到了这个时空,曾华换了一个身份,但是他觉得爷爷对自己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至少自己身体素质特棒。所以他把那一套方法用在了自己部下的训练上,努力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大晋江山捍卫者!”

“回大人!那条小道地处仇池山后山的峻岭之中,周围都是密林和峭壁。在小道的尽头倒是有仇池军的哨卡,但不是专门去防守那条小道的。毕竟仇池山方圆数十里,到处都是崇山峻岭,仇池军不可能处处设防。而且那条小道是随我一起逃跑的一名奴隶指出来的。他原是当地药农的儿子,小时跟着他爷爷偶尔走过几次,知道的人绝少,不会有人知道的。”姜楠小心翼翼地答道。

曾华点点头:“不是我放心不下,而是这关系到我梁州三千健儿的性命!不能儿戏。”过了一会,曾华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可是我必须要冒这个险,如果有了什么意外,我就同他们一起折在这里。”

曾华摇摇手,阻止了姜楠的开口,接着说道:“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往前就是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博一博!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姜楠还没琢磨出曾华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时,段焕走了过来,抱拳道:“大人!左右护军营已经过完江了,请你过江。”

曾华毫不犹豫地在三百陌刀手面前脱得只剩一条裤衩(这当然是曾华的独特发明了),然后把衣服。铠甲、兵器包在一起,捆扎结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