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零章 补偿方案(3 / 3)

加入书签

“小人代我山西会馆同仁感谢王司令。”乔致墉喜欢的拱了拱手。

王枫暗暗摇了摇头,他哪还看不出乔致墉打的什么算盘?放着好好的港口不去投资,反而对养羊感兴趣,这真是无语了,要知道,投资港口才是真正的惠泽后代,看看红朝的几支港口股就知道,无论经济下滑多么严重,港口股的收益都稳定的很,哪怕将来,子孙后代再是平庸无能,只要不把股份给败掉,依然能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不过王枫也不点透,机会给了,你不肯要,怪不得别人。(未完待续。)

...

只不过,王枫又话音一转:“当然我清楚,切断对俄蒙贸易,晋商会遭受重大损失,所以政府会从三个方面予以补偿,首先是由商务部帮助晋商开拓南方市场,参与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

第二,我郑重邀请晋商投资天津,参与天津港的建设,天津未来的定位是对朝鲜和日本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而朝鲜日本的人口要多于俄国和蒙古,我认为收益也会远远大于与俄国和蒙古的贸易,总之是越早布局,越早获益,政府对天津港区也会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第三,随着蒙古人的陆续迁走,草原也将进入一个相当长的封牧育草时期,但是考虑到北方民众对畜牧产品的需求,政府将适当放开对蒙晋边民赴草原放牧的申请,但最基本上的要求是,只能以法人的身份申请,对自然人概不受理,并且注册资本不得小于中元一百万元,还须通过农业部的对环境影响评估测试。”

乔致墉的脸面现出了显而易见的喜色,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利润有多大?晋商中没有谁能估算出大概,可是看看广州、上海、宁波、苏州等主要贸易城市的那些大富豪就知道了,千万家财不稀奇,百万家产更是星罗棋布,油水比晋商守着苦巴巴的蒙古和俄罗斯要足得多。

以前晋商是苦无门路,由于皇商的身份犯了众怒,并且西北与东南在地域的距离,被南方商家集体抵制,只能从南方采购丝绸茶业交易给蒙古和俄罗斯,不能真正参与南方贸易,但如今有了政府的帮助,那就不一样了,至少有了一线希望。

对于第二点,其实乔致墉不是太放在心上,毕竟建设港口码头需要大量投资,回收周期也比较长,再加上深处于内陆,对港口码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象南方沿海城市的大商家,积极参与到港口码头的建设当中,因为光是停泊收费与上下货的费用,就是一笔稳定的收入,而且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这笔收入也会逐年增加。

乔致墉真正看重的还是第三点,民盟军把蒙古人赶走,放晋蒙边境的汉人进草原放牧,又提出了一百万元注册资本的限制,这不就是为晋商量身打造的吗?

放牧这种技能,并不是蒙古人的绝学,北方汉人论起放牧的本事不比蒙古人差,只是草场被蒙古人霸占了,只能在山坡上放羊,如今草原在手,那又能养多少羊?每年光***奶毛又能赚多少钱?

乔致墉直接忽略了必须通过农业部对环境影响评估测试这一先决条件!

王枫对环保是非常苛刻的,甚至苛刻到了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步,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环保是一条红线,谁都不能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