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声色不动之辈(2 / 6)

加入书签

黄昏时分,苏韧顺着军营,走到城墙外围,听城内隐约儿歌之声,只听不真切。

他回头,见个秃眉小孩跟在他后面,乌溜溜眼里满是好奇。

苏韧蹲下身,招手笑问:“几岁了?你娘在哪里?”

那孩子含糊答了,盯着苏韧,还是好奇。苏韧见了他,蓦然想起了苏密。

他变戏法似从荷包里掏出把松仁来,摊开手教孩子吃,问:“城里唱得什么?”

说来也怪,自从苏韧设了流民营。两天之内,竟有不少人听得风声,前来投奔。原来溧水围城仓促,一些百姓虽然逃离,却并没带足盘缠,也不是人人都有处投亲。因此颇有些县民在四周山野间流落。城内发生大火,莫说他们,连逃得安稳的人也担忧起城内家私亲友,忍不住前来探问。想不到苏府尹在此安置,流民营内有住有吃,有官兵保护,有太医看护,众人喜出望外,不由得满意。府尹大人虽然年轻,但不端架子,始终和颜悦色,十分耐烦。于是乎,得妇孺欢心,受老壮尊重。

苏韧让流民们吃饱喝足,同他们闲聊,说起朝廷知道府内骚乱原有缘故,皇帝爱民如子,派来仁义之师,之所以不忍破城,无非是怕生灵涂炭,伤及无辜罢了。他讲完,建议乡亲们写信给城内亲友,以安人心。众流民听得动情,又知晓了风向,一呼百应,竞相下笔。

苏韧再命江齐将家书和着药物,二次送到溧水城下。

他一番苦心,不过两日,从城内设法逃出的壮丁络绎不绝,纷纷来流民营投靠。

苏韧盘问,才得知一场大火,城内死者以百计,伤者更多。

孩子边吃,边含糊说:“是首新出童谣,孩儿都会唱。我在码头上也学了。”

“唱得什么?”

“满城都是火,龙子到处躲。城里无一官,俗人府上坐。”

苏韧听了一愣,转瞬微笑,宛如春风化雪。

不论钱塘帮,还是北海龙王,既然离了庙,便不再是仙,总有人该去涉一趟溧水。

游贞美还在狗肉馆坐镇,因她保护,人质尚安全。而游大春顾咏江一齐失踪,手下部众,为和为守,相持不下。他掐算日子,已是火烧后第四日,而盂兰盆节近在眼前。

他信步便吩咐江齐:“你去伙房,请他们将剩余果品匀成担子,再送往城下。”

江齐不敢耽误,应声而去。苏韧信步回首,见于邱氏领着小女儿混在流民之中。

苏韧在火烧之时,一半是为免事端,一半是恻隐之心,已给这位大姐吃了颗定心丸。

他只说:于戬已不在城中,究竟在何处?国家机密不可泄漏。但自己可用头上乌纱,担保她丈夫平安无事。于邱氏无可奈何,只得信了。如今她找到县内的人,问清楚游贞美坐端行正,而于县令临危不乱,哪有什么苟且之事?妇人家的心事,除了丈夫的命,便在丈夫的心。因此她满面释然,举止安分,帮着施粥送药,倒成个体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