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暹罗宣战(2 / 2)

加入书签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让在东北负责后勤工作的刘坤一,可以很快调集大量物质运往朝鲜平壤,包括大量的大米,面粉,牛肉,羊肉,鸡肉,鸡蛋,油,蔬菜,调味品,药品,帐篷,衣服,鞋袜等,应有尽有,甚至还开设了邮递业务,前线可以与后方进行信件往来。

此时,袁世凯与苏元春等部,都已经撤到了平壤,刘锦棠指挥的第九师和金顺的第七师,也已经抵达平壤,实现了会师,部队的士气大振。由于铁路的贯通,使近卫军部队的运输轻松省力,体力保持完好,充足的物质补给更让部队有了足够的自信。

根据丁云桐的命令,平壤的近卫军各部全部集结起来,编为中国近卫军第一军,军长为刘锦棠。

这样,平壤的近卫军和汉城的日军遥相对峙,双方真正意义的大兵团对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同学们,今天起恢复更新啦!)

于是这艘船刚从马六甲海峡出来,便被中国海军盯上了,但日本的警备舰队却早已经如临大敌,所有舰只全部出动,在海军少将山本权兵卫的指挥下,严阵以待,准备一直将商船护航回日本。

中国舰队从纳土纳群岛海域便遥遥尾随着,始终没找到空隙,一直跟到了黄岩岛海域,终于按耐不住向日军发起了进攻。

双方在黄岩岛海域打了整整一天,中方有“威靖”、“测海”、“靖远”三舰被击沉,而日方"孟春"、"馆山"二舰被击沉,"凤翔"、"甲铁"被击伤。

从战术上看,双方不相伯仲,损失也差不多。但从战略上看,日方是胜利者。因为中国舰队的目的是袭扰日本海上运输线,但经此一战,有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基本停止了,日本的护航行动取得了成功,基本保障了海上生命线的安全。

但这并不能缓解日本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出口锐减,进口却激增,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原先由于朝鲜粮食禁止出口,使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而大米作为战略物质,必须优先满足军粮的征用,尤其是朝鲜政府被中国完全控制,使日本无法在朝鲜当地得到补给,粮食几乎完全依靠国内,这让国内的粮食供应更加紧张,像东京、大阪、名古屋等许多大城市,大米的价格已经被去年翻了一番,至于精白米(即经过多次加工,去掉糠皮和糊粉层的大米,营养遭到破坏,但口感极佳,是日本人最喜爱的食物),价格更是暴涨了两倍。

同时在国际的金融市场上,日本的资本运作极为不顺利,始终得不到足够的贷款。俄国虽然在政治上表示了强烈的支持,但其本身财政紧张,经济实力不足,难以连续提供大笔贷款,这种窘况迫使日本不得不从国内想办法。

1883年11月2日,日本第一期的战争国债正式发行,在政府强有力的爱国宣传下,以及报纸舆论的推波助澜,以及日军占领汉城的胜利刺激,日本各个阶层的民众都希望能从战争的胜果里分一杯羹,迅速掀起了认购国债的热潮。

日本人民确信战争必将胜利,因此非常看好战争国债的回报前景。那些贫苦的老百姓,纷纷将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省吃俭用而来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无论是渔民,农妇,矿工,还是小摊贩者,甚至包括寺院里的和尚,妓院里的妓女,都倾其所有购买国债,整个社会各个角落都洋溢着狂热的爱国浪潮。

很快,总额8500万日元的第一期国债全部认购完毕,使日本政府勉强有了资金推行下一步的战争计划。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却在资金方面占有巨大的优势,国际金融资本短短时间内,就向中国提供了三笔大型贷款,中国的国债也在伦敦金融市场成功发行,使中国迅速获得大量资金,根据胡雪岩和郑观应等人的估算,在战争的前半年,中国甚至不需要动用国库里的一分钱,仅仅依靠外国的低息贷款就足以维持战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